“我們總是有話要談!逼站┬χ鴮ΡR卡申科說。2023年6月9日,在俄羅斯索契的“夏宮”,俄羅斯總統普京和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在陽臺上邊吃午飯邊對話,邊對外公布了俄羅斯核武器在白俄羅斯部署的具體時間。
“如你所知,7月7日至8日,相關設施的準備工作將完成,我們將立即開始在你的領土上部署有關武器。一切都在按時、順利地進行!彼股缭站┑脑拡蟮。
俄羅斯核武器將部署在白俄羅斯領土上,已經不算“新聞”。今年3月到5月,雙方已商定好部署的各項具體事宜;而可以搭載俄羅斯核彈頭的戰術部隊,4月已經開始在白俄羅斯活動。但另一方面,當核武器離白俄羅斯真的越來越近,國際社會對大國核對抗的擔憂也越來越多。
白俄羅斯“擁抱”俄羅斯核武器的過程,是烏克蘭危機升級導致安全危機外溢的一個典例。有將近三十年無核、中立歷史的白俄羅斯,2021年8月仍宣言“不會引入核武器”,但自那之后,修憲、引入戰術核武器、重啟戰略核武器儲存基地,一系列動作都在一年多的時間內完成。這一迅速變局,究竟會對歐洲安全局勢造成怎樣的影響?誰又會成為“下一個白俄羅斯”?
6月9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索契會見到訪的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圖源:克里姆林宮官網
從“永不部署”到俄軍核部隊入白
“俄羅斯永遠不會在白俄羅斯領土上部署核武器!边@是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2021年8月接見各國記者時的原話。彼時,烏克蘭危機正在升級,俄白一體化進程,及白俄羅斯采購俄制直升機、戰機和S-400防空導彈的計劃,引發了一些歐洲國家對安全形勢的擔憂。
盧卡申科當時表示,白俄羅斯距離北約軍力太近,無論從核武器射程還是基地安全的角度考慮,都沒有必要在這里部署核武器。更何況,白俄羅斯自1990年代中期將蘇聯核彈頭撤出后,就一直是一個無核國家,無核、中立寫進了該國憲法。
然而,在此之后,地區局勢急轉直下。在法、德牽頭的“諾曼底集團”為烏克蘭的和平做最后的外交努力期間,各方已經緊鑼密鼓地提升戰備水平。美方多次預言俄羅斯“可能從白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美軍戰略轟炸機開始在靠近白俄羅斯邊境地區巡航,白俄方面還指責波蘭在兩國邊境集結1.5萬多官兵。
作為回應,2021年11月開始,可以搭載核武器的俄軍圖-160戰略轟炸機前往白俄羅斯參與聯合空中演習。同月,盧卡申科首次表示,俄羅斯可能在白俄羅斯部署核武器。12月,白俄羅斯憲法修訂草案公布,無核、中立內容被刪去。
當時,俄羅斯和西方世界都將盧卡申科的言論視為對安全威脅的一種激進回應。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將此形容為“嚴重警告”,副外長里亞布科夫進一步明確道“我們(俄羅斯)不會朝這個方向前進”。2022年2月8日,在烏克蘭危機全面爆發前最后的外交斡旋中,法國總統馬克龍稱他得到了普京就盧卡申科核武器言論的“保證”。
俄軍“特別軍事行動”爆發后,盧卡申科多次“澄清”前述發言,表示白俄羅斯不準備開發或部署核武器,“只要沒有人試圖攻擊白俄羅斯人民”。2022年3月接受采訪時,有記者問及這一立場是否會改變,盧卡申科答道:“我不相信會發生這種情況,我相信美國和西方沒有瘋狂到讓我們通過核武器解決問題!
但是,2022年4月以來,隨著俄烏戰事陷入僵局,加強俄白一體化進程及安全戰略協同,成為俄羅斯應對西方戰略圍攻的關鍵策略。俄白貿易額自2021年增長34%后,2022年又增長超過10%。在此背景下,“核武器入白”也再次擺上桌面。
2022年6月,普京在和盧卡申科會面時表示,俄羅斯計劃將“伊斯坎德爾”導彈系統轉讓給白俄羅斯。這是一種射程500公里的戰術武器,但可以搭載核彈頭。俄羅斯《消息報》透露,白俄羅斯方面“并不要求轉讓核武器”,但考慮到“北約使用類似武器進行訓練”,盧卡申科表示“有興趣”。今年4月,白俄羅斯的“伊斯坎德爾”導彈部隊正式成軍。
這是試探性的第一步。七國集團(G7)對此表示“擔憂”,但北約和歐盟仍按既定計劃升級對俄制裁及對烏軍事援助,并無更多針對性措施。之后,俄白雙方于去年10月宣布,建立聯合區域部隊以保衛白俄羅斯西部邊境,這包括近1萬名俄軍士兵和超過300輛坦克及裝甲車輛。
今年3月25日,普京正式宣布,將于7月1日之后在白俄羅斯部署核武器。他強調,這是應盧卡申科“長期以來”的要求。6天后,盧卡申科在白俄羅斯議會發表講話,表示開始和普京討論“核武器回歸”。5月25日,普京和盧卡申科就在白俄羅斯部署核彈頭的具體數量和位置達成一致。6月9日,雙方再次見面時,普京公布了更具體的部署時間。
俄羅斯7月即將部署的核武器部隊,和此前白俄羅斯裝備的可以搭載核彈頭的戰術武器,有何不同?此前,俄方僅僅是轉讓可以搭載核彈頭的導彈系統,由白俄羅斯軍隊裝備、使用。而7月之后,俄羅斯核戰術部隊將直接進入白俄羅斯。按照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的說法,這支部隊不聽命于盧卡申科,而是由俄羅斯武裝力量統帥部全權指揮。
值得注意的是,到目前為止,俄白雙方商定儲存和部署在白俄羅斯的,是戰術核武器部隊,而非戰略核武器部隊。不過,為了迎接這支部隊的到來,盧卡申科已經命令白俄軍方修復境內的戰略核武器庫。1990年代中期撤出核武器時,盧卡申科下令保留了大部隊戰略核導彈的儲存基地,這些基地原本用于部署前蘇聯“白楊”洲際彈道導彈。
6月9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索契會見到訪的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圖源:克里姆林宮官網
“安全保證”與“象征意義”
俄白雙方各自出于何種目的,達成了俄軍戰術核力量入白的協議?盧卡申科近期多次強調俄羅斯對白俄羅斯的安全保障責任。俄羅斯軍事分析專家阿列克謝·列昂科夫指出,一旦俄軍戰術核部隊直接部署在白俄羅斯,其安全責任“將完全落在俄羅斯身上”!巴ㄟ^這種方式,我們(俄羅斯)以一種不透明的方式表明白俄羅斯處于‘核保護傘’的保護之下,對白俄羅斯的任何侵略都將被視為對俄羅斯核武庫的威脅!
談論核武器時,盧卡申科曾回憶道,白俄羅斯當年“將最先進的‘白楊’導彈拿出來,換取美國、歐洲和俄羅斯的保證,即他們永遠不會侵犯我們的主權和獨立”,但現在西方“盡可能扼殺我們”,烏克蘭危機升級以來地區安全形勢達到冷戰后空前緊張的狀況。因此,白俄羅斯需要核武器“回歸”以維持戰略平衡,但“白俄羅斯不會對美國或歐洲國家進行核打擊”。
俄羅斯科學院世界經濟與國際關系研究所國際安全中心研究員斯特凡諾維奇指出,從俄羅斯的角度看,這一決定“在軍事上并不重要,主要是象征性的”,即表明俄羅斯和美國一樣,可以在第三國部署核武器。
今年3月公布決定時,普京就表示,這一舉措“就像美國在其盟國領土上所做的那樣”“沒有什么不尋常的”。俄方稱,過去數十年來,美國在德國、土耳其、荷蘭、比利時、意大利都部署了戰術核武器,希臘也有美軍戰術核武器的儲存設施;在白俄羅斯邊境地區,超過250架可以搭載核彈頭的戰略轟炸機四處部署和巡航。
《消息報》援引多位俄方專家的評論指出,俄白目前的協議,僅僅是將白俄羅斯作為“臨時儲存地點”,核武器仍完全由俄羅斯控制,這意味著不違反《核不擴散條約》,俄羅斯無需修改其核武器使用原則,美國和北約也就無從以此為借口升級報復措施。但與此同時,也有分析認為這降低了此舉的“象征意義”。
普京發布戰術核部隊入白的消息后,除了一些“深表擔憂”的“口水戰”外,北約副秘書長喬阿納表示,北約認為俄羅斯的核威脅沒有實質升級。美國國防部亦指出“沒有看到任何俄羅斯準備使用核武器的跡象”。這也沒有影響白俄羅斯和匈牙利于今年4月舉行的核技術合作談判。
在此背景下,俄羅斯副外長里亞布科夫3月29日曾發表談話說,莫斯科“希望北約了解俄羅斯計劃在白俄羅斯部署核武器的情況的嚴重性”。他說:“當權政客和一般西方精英無視這一切,表明他們對自己的國家、自己的人民和國際安全從根本上來說是非常不負責任的!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核武器入白,有關俄白聯合部隊升級擴容、俄軍可能加強在白俄羅斯和烏克蘭邊境的軍事部署等消息,近期也時有傳出。西方智庫多認為,每逢烏克蘭準備反攻,都會有俄軍升級在白俄軍力的消息,這可能是為牽制烏克蘭東線反攻兵力的“輿論戰”,是當前“綜合戰爭”的一部分。因為有這樣的觀點,歐美各國對有關俄羅斯升級在白俄力量的信息,往往持較冷淡的立場。
然而,這并不意味著俄羅斯戰術核部隊入白,對地區安全形勢沒有影響。自烏克蘭危機全面升級以來,波蘭、立陶宛已連續多年要求美國和北約在其領土上部署核力量。白俄羅斯安全力量的變化,或將成為周邊北約成員國要求美軍戰術核部隊進入的借口。
俄白商定在白俄境內部署戰術核武器后,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今年3月27日的例行記者會上回應相關問題時表示,去年1月,五核國的領導人發表了聯合聲明,指出核戰爭打不贏也打不得,強調應當避免核武器國家之間爆發戰爭,減少戰略風險。在當前形勢下,各方應當聚焦和平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外交努力,共同推動局勢緩和。